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赵嘉璐 上海、香港报道 周末早上十点,从香港半山扶梯直上,伴随着设备运行的“咔哒”声,四周的建筑物在视线中缓缓抬升,犹如雨后竹笋般在这座城市中“生长”。 扶梯一侧,一家饭店的服务生在为即将到来的午餐高峰做准备。而另一家咖啡店内,一位顾客正手捧今天的第一杯美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楼宇交错之间,各大公司的霓虹招牌瞩目,裸露的空调外机为“港风街景”注满了生活气息。行至尽头,维多利亚式的建筑“大馆”赫然眼前。旧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监狱旧址被修缮,摇身变成艺术展廊、餐吧、酒吧,隐藏于这座建筑群间,待游客发现。 此刻,城市历史和当代艺术“碰撞交汇”。游客们在行走中熟悉着这座城市的跌宕起伏的过往,从白天到夜幕,再与城市生活同频共振。 白天的大馆 图片来源:赵嘉璐摄 City Walk兴起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香港旅游”,“City Walk”(城市漫步)是频繁出现的词条。 游客们在移步换景中,欣赏着城市景观的变化:牛奶公司的冷库摇身一变艺术空间,在狭窄陡坡路的交汇处吸引着往来游客驻足拍照;寸土寸金的荷李活道上诸神列圣“挤”在三幢绿色屋顶的建筑物中,文武庙的香火味道为这座现代城市增添着神秘色彩。 鲜花店、奶茶店、菜市场、古装店......这些当地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在悄然流行,成为眼下游客们观光香港时的必经之地。 兰芳园旁边的水果店 图片来源:赵嘉璐摄 摩罗上街临街小铺 图片来源:赵嘉璐摄 事实上,近期风靡一时的City Walk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网络上就有了相关的笔记。但直到2022年,这一概念才在国内社交媒体上走红。根据《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City Walk”以高达36万篇相关笔记位列第五。 近日,一位来自的中国台湾地区的City Walk爱好者薇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City Walk更像是一种新潮的说辞。” 公开资料显示,City Walk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伦敦的London Walks(伦敦漫步)。但事实上,在19世纪处于现代化都市转型风潮中的巴黎,就有“漫步者”(Flaneur)一类词语的出现。 当下,中国式City Walk已经被认定为在城市里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景观路线。也包括在讲述员的带领下,按照特定规划的路线,深度体验该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非随意或无目的的旅游方式。 “走街串巷”、“了解城市”、“发现探索”,这是来自上海的“City Walk”爱好者琳琳给出的关键词。 然而,随着City Walk概念的流行,收费设计City Walk线路等商业化行为开始出现。不过,也有企业关注到这一流行趋势,并融入到旗下酒店的产品服务供给体系中。 例如,万豪旅享家香港旗下酒店以香港旅游景点为连接点,分别在湾仔区、西九龙以及中西区设计了三条不同的City Walk线路推荐给酒店住客以及来港游客。“港风美食、人文艺术、在地风情是我们策划设计万豪旅享家三条City Walk的主要思考维度。”万豪国际集团港澳台区域市场营销总监陈庆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之所以抓住这一热点趋势,香港喜来登酒店市场传讯总监陈琛琦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是因为疫情前后旅客游玩方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我觉得City Walk的流行可能正好反映出疫情后内地旅客对于深度游的需求。”根据她的观察,从喜来登酒店到半岛酒店的十字路口,少了许多大包小包的“购物狂”,多了一些用镜头记录香港华灯初上城市风光的游客。“我们大部分的顾客来自内地。疫情之前,他们来香港‘买买买’会比较多,但最近大家可能更想要沉淀下来,去沉浸式感受香港的城市风情。” 这一现象并非是她个人的感受。此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杨秋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价差缩小、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海南放宽免税政策等因素叠加,香港“购物天堂”的标签正在褪去往日色彩。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8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31亿港元,同比上升19.6%;5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修订估计同比上升18.5%。 尽管零售销货数字在逐月上升,普华永道近期预测则认为,要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至少还需要12至18个月时间。 跟风打卡“作秀”?内地旅客梓涵今年5月份曾到香港旅游,她看到的是,折扣力度减弱之后,除了一些特定、尚未进入内地市场的小众品牌之外,香港对她的购物吸引力正在下降。不过,碰撞的中西文化、交叠的城市建筑、绚丽的街头元素等正在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 “比如《重庆森林》的取景地、通往所有目的地的中环干诺道......这些对于我个人而言有特殊意义的打卡点更吸引我。”她说道,“没有目的性”的城市漫游像是一种怀旧和生活方式的回归,“相比于走马观花式的游玩,City Walk会让我在放低期待的旅途中偶遇惊喜。” City Walk的日渐火爆,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City Walker的行列。可是,这场深度的人文行走似乎也因“变味”而受到质疑。“越来越多人设置好特定的打卡拍照景点跟风似地加入这场‘狂欢’,背离了漫无目的的初衷。”琳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琳琳看来,随着City Walk的变味,社交媒体上不乏有将“萨普文化”挪用来嘲讽部分既追求松弛,又掉入消费主义陷阱中的City Walker。 “萨普”原指非洲部分地区一些拿出自己大部分积蓄购买名牌,穿戴自己最有派头的服装在街上游街的贫民劳动者,现在引申为一种过度虚荣的亚文化理解。 梓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抛开这些社交媒体上的打卡式“作秀”范式,City Walk的本真,是一种低成本且健康感受城市文化印记的旅行方式,“其实只要真的想来一场City Walk,不需要那么多‘附属品’和‘标签’,随时都可以开始。”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回归City Walk的初衷。City Walk的出现,是人们潜在的社会心理,是追求一种身份文化认同。它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能满足了人们对城市文化生活的想象。(文中薇涵、琳琳、梓涵均为化名)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