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作为开场白,介绍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从发布的数据来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下滑,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付凌晖坦言,这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 “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逐步企稳回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付凌晖解释说,我国经济体量可观,抗风险冲击韧性强。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4万亿元,总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从累计看,全国主要指标仍然保持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8%和7.9%。 不仅如此,我国基础产业支撑有力,供给保障能力强大;市场保供稳价有效,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宏观政策调节加大,经济运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统计局近期快速调查显示,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4.6%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疫情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发展继续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比如,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数字产业快速发展,4月份,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绿色智能产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2%、21.6%、20.8%。 “现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付凌晖表示,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 (记者 刘 垠)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