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穹窿山孙子兵法博物馆举行了春秋青铜剑(仿制件)捐赠仪式。苏州孙武子研究会会长金海龙,副会长王显军,秘书长李强;木渎镇党委书记秦晓良,副镇长陈江,木渎文旅集团党总支书记翟启明以及苏州石川制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盐谷外司参加仪式。 金海龙首先对盐谷外司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此次盐谷外司先生捐赠文物之举,是对文博工作的肯定和文化建设的支持。孙子兵法博物馆将持续做好文物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更好地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也希望各界人士继续为孙子兵法博物馆的建设建言献策,凝聚磅礴力量。 (资料图) 盐谷外司先生在致辞中谈到,《孙子兵法》诞生于风光旖旎的“吴中第一山”穹窿山,它在政治、军事、商业、社会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柄春秋青铜剑(仿制件)现捐赠给孙子兵法博物馆,希望能对博物馆的发展有所裨益,也为讲好文物故事发挥作用。后期他将继续努力为中华文化遗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捐赠仪式现场,秦晓良向盐谷外司表示感谢。感谢苏州石川制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盐谷外司先生为我镇孙子兵法博物馆增添一项重要馆藏,为研究、宣扬孙子文化、春秋战国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论证。孙子文化是中国璀璨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明珠,感谢海内外所有热爱孙子文化的科考研究人员、历史文化爱好者对木渎孙子兵法博物馆的关注与支持,木渎将对受赠文物妥善保管,并有效展示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其真正价值。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为捐赠展品揭幕合影留念并一同参观孙子兵法博物馆。 春秋青铜剑(仿制件)简介 一把仿制剑,有那么重要?还要举办专门的捐赠仪式?实际这剑是有故事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剑的原件出土于洞庭西山消夏湾。它是春秋末年“夫椒之战”曾发生在这一带的重要物证。 吴国的剑,在历史上是久负盛名的。屈原在其《楚辞·国殇》篇中就有:“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可以想见吴国士兵在吴王、孙武和伍子胥的指挥下,挥动锋利的戈、剑驰骋疆场,杀入敌阵的情形。吴剑,古文献中记载非常丰富,战国之赵奢曾对田单说过:“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可见其锋利。 吴国传世和出土的剑不锈不腐,仍旧犀利无比,用这些剑削肉剁骨,仍轻而易举。特别是出土的剑身上的火焰状或连续菱形花纹,对于保护剑身不受锈蚀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据现代研究,这种花纹可能是剑的表面曾经过硫化处理,这种技术在其他国家的武器铸造中是不多见的。由于工艺特别,所以古文献中也就将铸剑的过程写得神乎其神了。 吴国能够造出那么多良剑,并享有盛名,应该与吴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吴地有着丰富的铜、锡矿藏。《汉书•地理志》谓吴有“章山之铜”。《考工记•首章》也有:“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苏州近郊的铜井山、铜坑山、小茅山均有铜锡之矿。这就为铸戈、剑等青铜兵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博物馆西侧和南边的山中,有不少山洞。洞中的岩石多象是被火烧过。洞底留有不少炭块,还有朱红色的类似氧化汞的碎屑,疑为古代冶铸铜器留下的遗迹。 孙子兵法博物馆简介 苏州是孙武的第二故乡,是孙武建功立业之地,是孙武归隐终老之地,也是《孙子兵法》的面世之地。孙子兵法博物馆坐落于《孙子兵法》诞生地、苏州“吴中第一山”——穹窿山,现占地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系全国首家《孙子兵法》主题博物馆。 它主要分为“兵学泰斗、横空出世”“拜将统兵、战功卓著”“兵学圣典、博大精深”“兵学哲理、魅力永存”等四大展区,以孙武的光辉一生为脉络,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生动展示《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和现实经典战役,彰显其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馆内还收藏有青铜器、器皿、陶钵等古代、现当代艺术品300余件,《孙子兵法》相关古籍文献150余册,专题书籍3400余种。 其中,外语版本《孙子兵法》除英、日、法等常见语种版本外,馆内还收藏了乌克兰语、立陶宛语、保加利亚语、加泰罗尼亚语、捷克语等众多版本。其中最珍贵的馆藏是欧洲的第一部《孙子兵法》法译本《中国人的军事艺术》,目前全球仅此一本进行公开展示。 来源:穹窿山风景区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