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月令美词五首,七月早秋,秋在水泽,爱在天河 (资料图) 当人们还在酷暑当中,农历七月就悄悄来临。 农历七月是夏秋交节的时段,比如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虽然体感和夏天差不多,甚至有的地方更加暑热,但是从古代天文意义上来讲,太阳逐渐南移,秋的确是来了。 比起盛夏的火热,七月的美好是逐步气温降低,暑热消散的时段,有夏的热烈,同时有秋的清丽。比如老人说,立秋之后,江水会变得凉快,不适合长久泡在水中消暑。秋是这样,从细微的地气水中慢慢显示它的到来和分量。 想写好一个月令和时段是不容易的,诗词最适合写片段的感触,而往往对于宏观无力,所以令和节气的诗词较少。但是才气雄厚的人,往往会挑战自己驾驭宏观的能力,比如欧阳修,苏轼,所以月令诗词虽然少,但是流传的都是精品。 “七月芙蓉生翠水。明霞拂脸新妆媚。 疑是楚宫歌舞伎。争宠丽。 临风起舞誇腰细。 乌鹊桥边新雨霁。长河清水冰无地。 此夕有人千里外。经年岁。 犹嗟不及牵牛会。”北宋 · 欧阳修《渔家傲 其七 》 北宋欧阳修,就是文学大家,他采用渔家傲词牌,描写十二个月的月令,其中七月两首,都扣住了自然风光和节日情怀,描绘了北宋都城的七月。绮丽而大气。 这一首,是以早秋荷花之盛,七夕佳节之美,来描绘七月。 荷花是夏花也是秋花。荷花的盛花期是在农历六月底和七月初。其中以七月荷花,最为清丽芬芳,这是因为七月比六月温差大,荷花莲蓬,风露滋养,香气清冽,果实甜美。 比如李白就喜欢早秋荷花,因为明净,视觉感更好,比如他写荷花,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以秋水之静,衬托荷花之高洁。比如唐朝高蟾的“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都是写得早秋荷花之清盛美。 所以欧阳修将荷花许给七月,而不是传统的六月。 七月的荷花从翠绿的水中向上生长出来,这个翠,是有着秋水的清凉凝练的。 七月的荷花,如同霞光照脸,一种出水芙蓉的新妆和清丽感。 仿佛是楚国宫殿三千细腰宫女,芙蓉如面,在风中婀娜起舞,显摆自己花朵靓丽,腰肢纤细。 传说楚国国君喜欢细腰美女,所以那些想得到宠爱的女子拼命减肥。 用楚腰来比喻盛开荷花挺立秀气的花茎,倒也别致。 一池塘在风中摇曳的荷花,像美人群舞,绚烂而壮观。 宋朝的荷花之赏,风靡全民,从六月赏到七月。 而此时,又有传统的佳节七夕,更是推高了节日的游玩氛围,人们纷纷出门,在荷花池边纳凉,过着七夕节。 热闹归热闹,但是总会有因为佳节而感伤的人。 因为不是所有的爱人,情人,夫妻,都会在这天归来相守。 良辰美景奈何天,总有些人,远在千里,无法回家团聚。 于是这美景里,笼罩了一层感情的惆怅,应对了清秋淡淡的忧伤。 此夕总会有人分隔千里,相别经年,还赶不上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啊。 在京城游玩的人中,有多少人各有情怀和心事,有团聚,有相思。但是不能不说,七月的美好,荷花,七夕,聚拢了所有人的心情。 “七月新秋风露早。渚莲尚拆庭梧老。 是处瓜华时节好。金尊倒。 人间彩缕争祈巧。 万叶敲声凉乍到。百虫啼晚烟如扫。 箭漏初长天杳杳。人语悄。 那堪夜雨催清晓。”北宋 · 欧阳修《 渔家傲 其七 》 如果上一首强调了七月风景之绚烂,那么这首,更注重人间情感的细节和旖旎。 七月是又一个秋天的开始,是又一个新的早秋,风露在半夜凌晨形成,有别于炎蒸的夏夜。 水中的荷花仍旧次第开放,只是梧桐知秋,一叶先黄。 七月是瓜果和荷花的节日,不信,你去市场去餐桌上看看,西瓜,白瓜,荔枝,梨子,苹果,香蕉,葡萄,莲子,都是此时上市,浮瓜沉李,还有不知名的各样新鲜水果,消暑饱腹。 这样的日子,古人尚酒,古代米酒度数不高,生津止渴,发汗通络,是四季常备,养生饮品,家家都有。七月吃喝不愁。 更有七夕佳节,调剂着人们的精神。 七夕的内涵可不只是男女的相爱和团聚,那纺织之神的织女还是天下女子的崇拜,在这天,家家彩丝,穿针乞巧,要得手巧,日子巧,人生命运跟着巧。 男女狂欢。 七月早期还在大暑节气里,此时往往有暴雨时行,不过此时的雨,一阵秋雨一阵凉,最能消暑。 在荷叶竹叶边听雨,也是一种乐趣。 久违的爱人七夕回家,缱绻在这样的雨夜,两口子恩爱说话。 只是愁夜太短,雨声促,一转眼天就亮了啊,为什么匆忙溜走的,都是最好最幸福的时光? 七月绮丽旖旎幸福而短暂,这是给人的感觉。 “七月都城争乞巧。荷花旖旎新棚笊。 笼袖娇民儿女狡。偏相搅。 穿针月下浓汝佼。 碧玉莲房和柄拗。晡时饮酒醒时卯。 淋罢麻秸秋雨饱。新凉稍。 夜灯叫卖鸡头炒。”元 · 欧阳玄《渔家傲》 元朝是异族统治,消减了大多数宋朝和汉人的节日,然而民间的风俗固执保留下来。 哪怕是在京城,七月看荷花,过七夕,仍旧盛大。 京城的人们依旧保持七夕乞巧的传统,在荷花池边,搭建凉台。 是夜,盛装的男子女子纷纷到水边看荷花,拜月穿针。 这中间也有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吧,他们好奇并参与了这一重大的传统节日,。 在荷花塘边,依然可以付钱划船和采摘莲蓬。这不过是旅游者的娱乐,摘几个新鲜莲蓬应节应景。实际采莲是个劳苦专业的事情,因为莲蓬茎上布满小刺,不是真正农民,是难以巨量采摘的。 但是节日是普通人旅游的狂欢啊,在荷塘中象征性采莲,在船上喝酒,听见阵雨打在荷叶和农田庄稼上。 等到半夜酒醒,上得岸来,又可以消夜了,因为路边点着灯,正卖着鸡头米的小炒。 七月,无论京城还是江南,都是吃喝玩乐一条龙,荷花灯笼不夜城。 “七月滇南秋已透。碧鸡金马山新瘦。 摆渡村西南坝口。船放溜。 松花水发黄昏后。 七夕人家衣襮绣。巧云新月佳期又。 院院烧灯如白昼。风弄袖。 刺桐花底仙裙皱。”明 · 杨慎《 滇南月节 》 明朝杨慎流放云南长达30多年,奇山异水,风俗特别,他也适应了这里。 七月的云南边陲,秋天更比江南和北方提前来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这里又四季如春。 那碧鸡金马山沐浴在早秋的阳光下,分外清丽。 这里水多,雨多,七月汛期来到,于是青山绿水之间,清江水涨,到处放排,靠着天然流水的动力,运输木材和生活用品,那个放排的壮观,只有在云南的水上,才能看得到吧。 七夕到了,这里潮湿多雨,所以家家晒衣。 而夜晚,这里灯火通明,无数的寨子聚集歌舞。少数民族的女孩,更是穿着长裙子,摇曳歌舞在刺桐花下,这样的浪漫,是严谨的中原地带看不到的。 这里带着原始部落的风情,哪里像城市里,是种文明后的含蓄呢。 “七月新凉风淡沱。曝衣时节陈瓜果。 一叶梧桐秋色堕。 情无那。扑萤戏对双星卧。 菱角朝搴青万朵。鸡头手擘珠千颗。 不袜不巾乘小舸。 新雨过。白鸥飞点溪烟破。”清初 · 董元恺 《渔家傲 其九 青墩月令,和欧阳公鼓子词 》 这是清朝江南的七月。七月已经开始有看凉风,风色淡淡。 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节,同时也是溽暑之后,晾晒夏天衣裳的时段,所以又叫晒衣节。这是防止盛夏的高温高湿损伤衣服和书籍。这些衣服晒好,就该收拢折叠,留待明年夏天使用。 好在,此时瓜果丰盛,就算是辛苦,也有各样水果安慰口腹。 秋天来了,从梧桐树上开始凋落第一片秋叶。 人人表面都在做事,晒衣,晒书,安排家庭,心底却分明知道七夕的内涵。 那是和情感的日子啊,只有在夜晚,在无人的地方,仰头去看看天上双星,不动声色许下人间的愿望和祝福。 既然七月说到吃,这里点了两样江南最鲜嫩的菜肴。 一是成千上万的菱角在水中成熟,那千万朵菱角叶平铺水面,清丽壮观。 二是像鸡头一样的芡实成熟,芡实里面包含了像珍珠一样的果实,甜美,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水中人参。 在这样菱角和芡实成熟的季节,是不需要讲体面的,不用穿戴齐整,赶紧跳上小船,去湖中采集菱角和芡实。这样的劳作和兴奋之美,是城市里的人无法领略的。 这是江南乡土的七月,水泽芬芳,收获多多。 七月早秋,秋在水泽,爱在天河。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