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近日,国家统计局陆续发布4月份经济数据和5月份PMI指数。市场对“通缩”、“钱去哪了”、“经济复苏能否持续”的讨论明显增加。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 (资料图片) 图: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 伍超明表示,当前国内通胀水平大概率属于阶段性回落,短期有一定的通缩压力,主要与供需恢复时间差与基数效应有关,但不能表明国内经济进入通缩期,预计物价有望在二季度见底后回升。但需求和信心不足仍是当前经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季度环比增速低于一季度是大概率事件。接下来要切实推动4月底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等方针政策切实落地,持续提高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依靠需求全面回暖带动经济全面回升。 国内经济尚未进入通缩期《21世纪》:今年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是不是正在进入通缩。尤其是1-4月的经济数据公布后,CPI涨幅接近于0,加上PPI已经连续多月为负数。对此,你怎么看?中国经济现在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伍超明:当前国内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并且不同行业、不同经营主体恢复不均衡现象明显,需求不足是突出矛盾。疫情对部分行业带来的“疤痕效应”可能会持续数年之久,因为受疫情冲击行业人气的恢复、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就业人员的重新“归队”等都需要时间,恢复阶段还会有波动和不确定性。 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相对变化的结果,供给端在2021年就恢复到疫前水平,但消费需求至今仍低于疫前水平(如2023年1-4月消费两年平均增长4.1%,低于疫前的8.0%较多),尤其是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更能反映实体需求变化。1-4月核心CPI累计增长0.7%,4月当月增长0.7%,表明需求在转暖,经济在恢复,不是在通缩,当前物价描述为低通胀更为合适。 但核心CPI处于1%以下的低水平,是需求不足的直接体现,也是供需恢复时间差的折射。当前国内经济处于恢复初期,供需两端恢复时间差以及需求内部修复不均衡,导致需求恢复对物价的提振作用整体偏弱,预计未来需求恢复将对物价形成支撑,经济基本面不具备长期通缩基础。 基数效应对当前通胀也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受去年俄乌冲突等影响,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高基数叠加今年全球需求下降,食品和油价对CPI拖累作用明显。但基数效应的影响将在下半年趋弱,需求上升尤其是服务业需求恢复对核心CPI的拉升作用将增强,物价有望在二季度见底后回升。 另外,比CPI和PPI更能反映整个经济通货膨胀情况的GDP平减指数,2023年一季度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0.38个百分点至0.94%,也表明国内经济处于恢复回升阶段,但基础仍需巩固。 总之,预计随着高基数效应减弱、需求恢复,CPI将在年中左右开始回升,通胀水平下行大概率属于短期阶段性现象。 《21世纪》:中国是否会再次出现像2013年—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负增长的工业通缩情况? 伍超明:PPI不会出现2013-2016年的持续通缩现象,预计PPI同比增速将在年中出现回升,大概率在明年上半年重回正增长区间。 本轮PPI负增长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原因有三个:一是2013-2016年的工业通缩主要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投资大幅扩张导致供给严重过剩,但2016年以来经过“三去一降一补”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低于名义GDP增速,国内供给端产能过剩情况好于2013-2016年。二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海外输入通缩,也是2013-2016年工业品通缩的主要原因,虽然今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提高,能源、资源等关键商品供应稳定性下降,供给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加之未来高基数效应有所消退,有助于同比增速的提高。三是当前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初期,预计随着中下游需求好转,将支撑国内PPI向上修复。 《21世纪》:目前讨论通缩,背后还是担心需求不足的问题,今年很多企业都反映订单不足,开工率较低。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明显低于往年增速。产品销售率也处于97.4%的相对较低水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伍超明:今年以来工业生产端恢复偏慢特征明显,1-4月份工业生产低于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约4.8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同期GDP增速约1.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恢复偏慢背后原因有三:一是需求偏弱,尤其是民间投资持续低迷,导致工业企业产销衔接不畅,企业增加生产意愿不强,如1-4月份工业企业产销率,即产品销售量与产量的比值,仅为96%,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平。二是工业企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加上企业盈利大幅负增长,如1-4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0%以上,也对工业生产恢复形成明显拖累。三是疫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信心恢复仍需要一些时间,加上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企业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生产意愿仍待提振。 往后看,随着基数回升、企业继续去库存、民企投资仍偏低迷、出口或放缓等因素拖累,预计未来数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或走弱,但稳增长政策继续显效和需求恢复仍会对其形成一定支撑。 稳定房地产市场依然必要 《21世纪》: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去年房地产市场大幅震荡的影响。很多人感到迷茫,也很关心接下来房地产行业会走向什么阶段,房价会不会下跌,政府会不会跟过去一样出台刺激政策? 伍超明:经过一季度积压需求释放后,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速度有所放缓,市场可能进入二次确认期,去库存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之一。预计全年呈弱复苏态势的概率偏大,销售规模有望止跌持平或略高于去年,全年销售面积增速有望转正。 由于房地产行业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测算,房地产行业及其相关上下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近30%,稳定房地产市场,对稳定经济增长、提振信心和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意义重大,因此很有必要稳定房地产市场。 要继续强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政策的实施力度,适时加大政策刺激,贯彻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乘势而上”精神,以推动有真实需求为支撑的房地产价格稳定为抓手,稳定和改善市场预期,实现“价格稳定—预期稳中向好—需求稳中趋升—价格趋稳”的正反馈循环。 《21世纪》:在提振消费方面,政府有哪些政策施展的空间?尤其是此前一直起支撑和引领作用的汽车行业,未来还有多大的需求释放潜力? 伍超明:政府想要提振消费,关键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激发民企投资活力,同时加大财政帮扶力度多方面缓解居民就业压力,特别是解决青年人、中低收入群体就业问题,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二是多措并举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推动疫情期间积压的天量储蓄逐步转化为消费,具体看可以继续加大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促消费力度,改革财政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等。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进入低速稳定增长阶段,但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我国汽车消费驱动力逐步从增量拉动转为结构调整,新能源车市场的需求空间广阔,居民更新置换需求仍有望加快释放。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比重约10%,适度加大对汽车消费,特别是加大对鼓励置换升级汽车消费的刺激力度,对于稳住消费仍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21世纪》:今年3、4月份外贸持续回暖,但争议也很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很大程度是受到去年疫情低基数的影响,如何看待当前的外贸形势? 伍超明:3、4月份出口增速持续正增长,既有去年低基数、积压订单释放等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出口结构优化、贸易伙伴不断拓展对出口韧性的支撑。如1-4月份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72%,对东盟、俄罗斯出口增速分别为15%、67.2%,均高于全部出口增速较多。预计未来外需放缓或将重新主导出口数量走势,加之价格因素或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预计未来出口增速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21世纪》:近期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的增速相对低迷, 3月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3%,4月同比上升0.7%,与海关外贸数据的高增长有所背离,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增速差异? 伍超明:前期积压库存消耗、小企业和非工业部门出口高增是出口和出口交货值背离的主要原因,首先需明晰两者统计上的差异。 一方面,出口交货值统计的是当前生产并用于出口交易的商品,而出口统计实质性出关的所有商品,既包括当期生产,也包括库存消耗,因此前期积压库存的快速消耗可能是导致出口增速高于出口交货值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出口交货值统计样本是规上工业企业,而出口统计所有企业,规下工业企业和非工业部门出口强劲也可能导致出口增速高于出口交货值。 二季度环比增速大概率弱于一季度《21世纪》:5月份,制造业PMI为48.8%,景气水平小幅回落。不同行业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景气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这反映了当前制造业怎样的发展态势? 伍超明: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是当前经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4月和 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指数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是制造业供需景气欠佳的体现。 从年初以来PMI指数的变化情况看,我国经济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三个不同步现象:一是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分化,前者持续处于扩张区间,后者尤其是小型企业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大型企业恢复情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二是不同行业间的分化,受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高科技行业以及受益于疫后恢复的消费品等行业,处于扩展区间,环比改善;三是创新领域与传统领域的分化,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高技术领域与高耗能行业分化明显,后者恢复动能不足,为近10个月低点。 上述分化现象,一方面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在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要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切实提振其信心,改善其预期,预计未来短期内PMI指数仍将在低位震荡。 《21世纪》:对二季度的经济形势怎么看? 伍超明:预计二季度低基数将支撑GDP同比增速创下年内高点,但经济增长动能边际上将趋于放缓,二季度环比增速低于一季度是大概率事件。 一是在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回升的情况下,国内政策进入观察期,二季度大概率延续存量政策为主,新的增量政策在等待窗口期的到来。 二是消费和房地产需求或重新面临预期不稳、动力不足的困境,两大经济动能修复斜率大概率边际放缓。一方面疫情放开对居民消费的支撑或边际趋弱,加上就业质量和收入的改善相对偏弱,“就业-收入-消费”的循环有待进一步畅通;另一方面4月份以来地产销售明显降温且城市间分化严重,居民购房整体偏谨慎,房企现金流改善程度或难以向拿地和新开工传导。 三是随着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完毕,预计外需下降和价格支撑减弱将重新主导出口走势,未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大概率减弱。 四是202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为全年低点,但逐月看,去年4月基数最低,5、6月份逐步回升,也将推动今年二季度各月经济同比增速呈现回落走势。 《21世纪》:近几年经常在谈如何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问题,你觉得下一步,政策层面可能需要做什么调整? 伍超明:提振信心的事情要多说多做,多做应该更有必要,要真正推动4月底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等方针政策切实落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进一步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解决好政府和国企对民企的账款拖欠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另一方面,要重点进一步加大对三类困难民营主体的帮扶力度:一是面对房地产恢复偏弱且边际进一步放缓的环境,适度加大对部分困难民企的纾困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竭力稳住房地产市场;二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快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一些新的支持政策,推动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三是加大对在三年疫情冲击下,当前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的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和中小服务业主体的帮扶力度,扭转其利润下滑态势。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