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多名院士专家深度探讨低空经济-全球即时

2023-05-30 17:07:41| 来源: 读创/深圳商报|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

为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28日,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联合举办的2023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国际研讨会(AIRS2023)在深圳举行。研讨会以“低空经济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主题,来自政产学研界共计200余人齐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讨论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以及科技产业协同助力低空经济。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红波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陈志杰、王沙飞,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张芷恩、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攀峰等作精彩分享。


【资料图】

低空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低空空域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不断被挖掘释放,“低空经济圈”正孕育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我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但当前低空经济存在着产业链条较短、高新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基础环节入手,立足于补短板、固长板实行系统创新,加快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AIRS2023将目光聚焦低空经济,旨在搭建交流、对话平台,凝聚发展合力,推动低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徐扬生

“我们不仅是在这里开一个院士论坛进行学术讨论,更是见证一项伟大事业的开端。”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徐扬生表示,低空经济无论从经济、技术还是科学发展等角度,都非常有意义。聚焦新形势下低空经济新机遇新挑战,对于进一步扩大社会内需,打通低空经济产业链有深远意义。据了解,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提出建设低空经济中心,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作为重点立法项目。

目前深圳正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在全国领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空经济产业链能够成型成势,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

发展低空经济要应用为王

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低空空域还有哪些超乎想象的应用场景?如何实现对低空空域无人机的管控……研讨会上,5位院士、大咖围绕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发表主题报告。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担任主题报告环节主持。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作《勇闯无人区:打造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的主题报告。

沈向洋介绍,“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原则上真高1000米以下)为依托,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在他看来,低空经济未来前景广阔,发展到万亿级产业规模,所耗费的时间可能远远少于无人驾驶汽车,且未来无人机的数量会是今天的数倍,将为其上下游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

沈向洋

沈向洋认为,发展低空经济,最重要、最“痛点”的问题,就是当前缺乏精细化的空域管理技术和手段。

“只有把安全这件事情讲好,才有机会讲发展的问题。”在沈向洋看来,精细化的空域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顶层设计的完善、规则标准的建立、资源的精准投入都是低空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聚焦的重要课题。

他还指出,发展低空经济必须要坚持“应用为王、政府为主、技术为底”。具体而言,需要建设统一的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由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确保安全、智能、有效、绿色的发展路径,从而支撑“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低空飞行,带动规模化的低空经济发展。

智能融合基础设施要如何搭建?沈向洋认为,首先要建设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四张网”。其中,设施网包括起降站等配套物理设施;空联网满足低空感知及通信的需求;航路网满足航路规划与验证的需求;服务网则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数字化管服系统,满足监管安全要求和企业飞行要求。

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三张网的结合,构成了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可以将它想象成新一代操作系统,这里面需要一个中台,与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结合起来。”沈向洋说,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城市里让低空经济“飞起来”。

应建立与时俱进的“低空”监管环境

随着无人机数量的增多,以及低空经济的开发,建立好与时俱进的“低空”监管环境,成为专家们的关注重点。

王沙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沙飞在题为《面向低空数字经济的无人机管控技术》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低空空域管理是整体空域管理的一部分,却有其独特性。如何对低空领域进行精细化管理,并转化为数字化表征,进而进行智能化决策,王沙飞认为,在这其中几大关键技术不可或缺: 一是时空网络精细低空空域规划技术,二是基于数字孪生的大规模无人机广域管控技术,三是空域冲突实时预测与航路动态重构技术,四是广域异构无人机精细化智慧服务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作题为《无人机管控发展趋势》的报告,从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无人机的发展,他认为随着低空经济的开发,应对低空监管环境做出优化,力图让无人机“飞得起来,飞得顺畅,飞得安全,飞得便捷,飞得精准,飞得盈利”。

在题为《低空空域无人机空管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中,张芷恩认为,如今的低空经济,面临着“热”与“难”共存的局面。

“‘热’在哪里?大家都寄希望低空经济从产业替代,产生爆发增长。‘难’在哪里?低空空域管理安全性保障和效率提升的规章与技术手段尚未完全建立,成为了发展的瓶颈。”张芷恩解释。

他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无人机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占比已经超过60%,有关的无人机应用也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张芷恩相信,无人机商业应用市场的规模将高速提升,并于3-5年内突破万亿规模,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低空无人机商业应用将占据绝大的比例。

对于“难”,张芷恩发现,目前无人机产业面临着不少挑战。这其中既包括选择何种技术手段对各类无人机进行有效监视,又包括如何对重点区域非法入侵无人机的探测与反制,还包括如何兼顾各类无人机与有人机非隔离空域的防相撞。

为应对这些挑战,张芷恩和他的团队此前做了很多探索。他分享称,希望能加强低空CNSD(通信/导航/监视/反制)服务的保障能力建设。“如果要建立这样一个环境,我们知道无人机所身处的环境是哪,这就需要一个精细化的环境模型在里面。”相比采用专有的设施支撑低空无人机空管工作,张芷恩更希望这是一个通用化的设施或社会公共设施。

“未来的低空无人机空管系统肯定是智能的系统。”张芷恩强调,基于低空空域大数据系统与公共政务大数据平台互联,在未来,运行的系统不应再需人的参与管控运行,运行的只是数据中心和虚拟中心,而人类只需提供其中的技术支撑。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

无人机协同载重运输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地形复杂,高原和山区占国土面积近六成;且灾害频发,沿海多台风,沿江多滑坡、泥石流,山区多地震。 黄攀峰表示,当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出现,公路、铁路中断,陆运无法运输物资时,在复杂的地形当中,使用传统的直升机空运运输,难度、成本和耗时巨大。引入无人机运输或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办法。同时,在小型岛礁、边防孤立哨所的物资补给上,无人机运输同样具有优势。

黄攀峰发现,一方面,传统的单个旋翼无人机具有灵巧起降,成本低廉的优点;然而另一方面,这些无人机亟需克服仓位有限,载荷有限的问题。对此,黄攀峰和他的团队想到了这个办法——利用网兜,让多个无人机协同吊着物体,一起飞行运输,“这样还能具备可扩展、能够突破极限、自适应强的优势。”

黄攀峰认为, 无人机协同载重运输,要实现“1+1>2”的结果,需要攻克协同运输的两大关键技术——无人机协同载荷能力综合研究,以及复杂多约束下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

面向未来,黄攀峰表示,无人机协同载重运输在城市常规运行、应急保障当中,有望发挥更大作用。“我国灾害应急保障工作有突发性、时间间隔不确定性、技术设备要求高的特点。”黄攀峰希望,今后可以开发适应不同环境的无人机载重平台、自主系统和通信设备,推动无人机协同运输在山地、高原、山涧等地方广泛应用。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确保无人机运输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研讨会圆桌讨论环节,11位院士专家和产业界大咖围绕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展开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

据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国际研讨会是AIRS的品牌活动,旨在搭建交流、对话平台,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自举办以来,已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学术、科研成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以及政府部门的好评。

关键词

  1. 最近更新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