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消息丨首破20%创新高,为何青年失业率逆势上升?或低估了庞大低学历就业群体压力

2023-05-16 15:50:58| 来源: 金融界|


(资料图)

金融界5月16日消息 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带动就业形势总体改善,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微降,但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达到20.4%。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2%,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为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大城市就业形势在一季度明显好转后,4月保持稳定,当月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在5.5%,仍高于总体调查失业率。

分年龄段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即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2%,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录得20.4%,较3月提高0.8个百分点,超过2022年7月的19.9%,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最高。

国家统计局:稳定和扩大青年人的就业仍然需要持续加力

国新办今天举行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有记者提问, 目前青年失业的问题仍较为严峻。随着高校毕业季的来临,请问统计局如何看待下一阶段的就业形势,尤其是青年人的就业形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对此回应称,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是压力依然较大。从就业状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呈现向好态势。

他同时强调,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4月份,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4%,继续上升,稳定和扩大青年人的就业仍然需要持续加力。

付凌晖分析,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恢复,特别是服务业持续好转,加之稳就业政策显效,就业形势有望总体稳定。对于青年人就业难的问题,相关部门目前也在积极出台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相信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青年人就业形势也会逐步改善。

为何青年失业率逆势上升?

国金宏观赵伟指出,总体失业率下降、而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部分观点将此归因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或低估了庞大低学历就业群体压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承压、但集中体现在7月前后,并不能解释当前青年失业率的逆势上升。近几年高校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高校披露的就业报告显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呈下滑态势。专业招聘网站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2023届毕业生和2022届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均明显低于2021届同期,而多数行业计划减招2023年应届生,指向高校毕业生就业承压。但高校毕业生对失业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毕业季,使得青年失业率往往在7月前后出现明显抬升。

相较于高校毕业生,低学历青年人数更多、或是拖累当前青年失业率的重要因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达60%,剔除在校生后,高中及以下学历就业人员占比接近70%;按照青年人口数和调查失业率推算,青年失业人口可能超过2400万人;而2022年高校毕业生剔除研究生录取人数后求职毕业生理论上不到950万人、即使都计入失业,也不及青年失业人数的40%,皆指向低学历就业人群的影响不容忽视;2022年工作岗位不太固定、就业更容易受到短期经济波动影响的16-24岁农民工约2800万人,青年农民工就业问题值得关注。

破解青年就业问题,有哪些“积极”信号?

近期,政策对稳就业重视度明显提升、尤其关注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重点加强中小微企业和国企吸纳就业等支持。4月以来,关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稳就业会议和举措明显增多,部委和地方层面亦积极加大稳就业力度。

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加大对吸纳就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助力企业稳外贸订单等,支持国企扩大招聘、实施百万青年见习计划等;二是加大就业、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三是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强化返岗合作和协同等。

政策加大稳就业、经济持续修复等,有望进一步缓解青年就业压力。稳就业措施主要是阶段性缓解就业压力,经济活动修复带动就业需求增多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当前经济已开启复苏之路,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大型招聘网站数据显示,企业招工需求正在逐步修复,与场景相关的批发零售、餐饮等服务业边际修复、但程度相对弱于制造业。伴随经济继续复苏、尤其是场景相关活动持续修复,服务业、消费制造业相关招工需求有望进一步修复,进而带动相关就业的持续修复。

青年人就业改善,有助于带动中低收入人群收入修复,进而助力消费进一步修复。过去几年青年就业承压、收入下滑,尤其是低学历青年就业集中的服务业、消费制造等受冲击更大,拖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领先指标显示,青年就业压力有望缓解。伴随低学历人员就业集中的服务业修复,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收入将修复,部分收入水平偏低的中、西部省市收入增长和追赶已开始显现,有利于提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

本文源自:金融界

关键词

  1. 最近更新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