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被誉为“抗癌药第一股”的贝达药业(300558.SZ),亟需跳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资料图】 目前,公司手握三款肿瘤治疗领域的药品,分别是一代EGFR-TKI抑制剂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首个国产ALK抑制剂恩沙替尼(商品名:贝美纳)、大分子生物药贝伐珠单抗(商品名:贝安汀)。 “凯美纳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贝美纳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1年12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贝安汀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贝达药业指出,纳入医保助力相关产品放量,2022年,凯美纳销量同比增长29.54%,贝美纳销量同比增长684.32%,贝安汀上市后快速实现营业收入。 不过,产品降价的影响也显而易见:2022年,贝达药业营收23.77亿元,同比增长5.82%,但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62.04%,延续了2021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另一方面,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销售成本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也影响了公司净利润。2022年,贝达药业研发投入达9.77亿元,同比增长13.56%,药品销售成本同比增加1.06亿元,股份支付费用对净利润影响为1.33亿元。 随着业绩回落,贝达药业的总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600多亿,缩水至目前的270多亿。市场关心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前,贝达药业何时迎来“以价换量”的拐点? 多款抗癌药亟待“以价换量”作为贝达药业首个上市产品、肺癌靶向治疗的一代EGFR-TKI抑制剂,凯美纳于2011年上市,创下了年度销售收入连续六年突破10亿元,累计销售超百亿的成绩。 在历经近10年的艰苦攻关之后,贝美纳、贝安汀分别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获批上市,贝达药业也从单一上市产品进入到了多产品时代。 目前,凯美纳、贝美纳多个适应症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亟待实现“以价换量”的转型。 如凯美纳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17年纳入医保,据公开信息和2018年公司年报,2017年凯美纳一线和二线治疗NSCLC适应症降价54.58%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18年7月再次降价3.86%,凯美纳价格从3080元/盒降至1345.05元/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司信息梳理发现,在大幅降价下,2018年-2021年,凯美纳仍保持增长势头,销售收入分别为12.08亿元、15.02亿元、18.13亿元、20.56亿元,但对应的各年增长率分别为24.28%、20.72%、13.40%,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此后,凯美纳新增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于2021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医保定价。 经历几轮降价后,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凯美纳最新定价在800多元/盒左右。 贝达药业的第二款上市产品,是第一个用于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的国产1类新药贝美纳,无疑被公司寄予厚望。 获批上市后不久,贝美纳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1年底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尽管贝达药业未披露过降价幅度,但据公开报道,纳入医保后,贝美纳的价格从约8030元/盒(100mg*14粒)下降至2380元/盒,降幅大约在70%左右。 面对贝美纳大幅降价,贝达药业在2022年年报中强调,“贝美纳凭借其在临床数据上的差异化优势,实现快速放量,销量同比增长684.32%,基本弥补了医保降价的影响”。 此后,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于2023年1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实现了贝美纳对ALK阳性晚期适应症医保的全覆盖。 尽管如此,但贝美纳距离成为公司的业绩担当仍有差距。 也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由于ALK基因突变仅占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6%-7%,仅占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近十分之一,贝美纳的患者群体或小于凯美纳。 据公司披露,贝美纳2021年销售收入1.50亿元;据东海证券测算,贝美纳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大约2亿元左右,但全年数据不得而知。 5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贝达药业证券部,对方解释,2022年年报中提及的“贝美纳销量同比增长684.32%”,主要是指“贝美纳销售盒数的增长”,其指出,“目前公司没有披露单产品的销售收入”。 贝达药业证券部人士强调,“贝美纳一线、二线治疗适应症均纳入医保,相信会为公司带来销售增量”。 另一方面,贝达药业“正积极推进贝美纳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挖掘贝美纳未来发展潜力”。 这一临床试验已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而公司第三款产品、首个大分子生物药贝伐珠单抗(贝安汀),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后,新增多项适应症也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 贝达药业也未披露贝安汀的销量,仅在2022年年报中提及, “通过一年的努力,商业化团队完成了贝安汀在多个省(市)的挂网,为全国放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两款新药成最新看点除了多款抗癌药纳入医保亟待“以价换量”,贝达药业也需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 贝达药业在2022年年报中坦言,“新药靶点同质化明显,凯美纳和贝美纳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其他EGFR-TKI和ALK抑制剂的竞争,贝安汀也面临贝伐珠单抗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 如第一代EGFR抑制剂凯美纳,不仅要面对竞品仿制药的上市竞争,更面临着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后发挑战。 5月11日,有医药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已上市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共有三款,分别是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翰森制药(03692.HK)的阿美替尼、艾力斯(688578.SH)的伏美替尼,“从这三款药品与第一代EGFR抑制剂’头对头’临床试验的数据来看,其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中位总体生存期等指标方面,都展现出了对比第一代EGFR抑制剂的非劣性优势”。 “从安全性、疗效来看,一代EGFR抑制剂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只不过说患者使用一代EGFR抑制剂出现耐药后,再用三代EGFR抑制剂进行耐药性的治疗”,贝达药业证券部人士认为,“目前一代EGFR抑制剂和三代EGFR抑制剂都有已上市产品,市场会充分竞争”。 需要指出的是,贝达药业也在角逐下一个国产三代EGFR抑制剂的席位。 据贝达药业披露,公司与益方生物合作开发的三代EGFR抑制剂贝福替尼(BPI-D0316),已于2021年3月申报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二线治疗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 “公司在研产品中,贝福替尼目前审批进度是最快的”,贝达药业证券部人士提到。 贝达药业5月10日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到,“贝福替尼二线、一线适应症目前处于正常审评审批中”。 已有券商给出了贝福替尼的上市时间预期。 据浙商证券2022年11月研报分析,参考益方生物招股书中提到(贝福替尼一线治疗)预计将于2022年提交NDA申请,意味着2023年也有可能获批上市。 事实上,除了贝达药业,奥赛康(002755.SZ)、石药集团(01093.HK)/倍而达药业、圣和药业都有布局三代EGFR抑制剂,均已提交上市许可申请,此外该领域还有十余家在研企业。 与此同时,贝达药业另一款新药伏罗尼布(肾癌适应症)已提交上市许可申请,也有望在2023年获批上市,贝福替尼、伏罗尼布这两款新药或成公司的最新看点。 可以看到,贝达药业在研发端一直高比例投入,2020年-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7.42亿元、8.61亿元、9.7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39.69%、38.32%、41.12%。 2022年,贝达药业40余项在研项目持续推进。 “希望产品销量增长尽快弥补产品单价下降的影响,同时公司也有多项在研新药,期待其他药品上市贡献新的增量”,贝达药业证券部人士亦提到。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