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啊,军哥。”“忙着呢?”“军哥,要不要来喝杯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盐田大梅沙村的很多人都认识王军。当他走在村里的小道上,路过的村民都爱将这位社区党委书记热情地唤作“军哥”。今年是王军当社区书记的第14个年头了,作为一名有干劲的80后社区书记,他常用脚步丈量社区,走街串巷与居民打成一片,后又与一名梅沙本地姑娘结了婚,大家伙儿对于“军哥”也就更有情感认可了。 王军用脚步丈量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 创新思路 邻里之间更“榕合” “走,我带你们到村里走走。”王军一边带深晚记者参观大梅沙村,一边分享基层治理心得。 一块被木栅栏围起来的三角地吸引了深晚记者的注意,地里整齐地种着蔬菜,周围是一幢幢被油彩喷绘得极具童话色彩的独栋民居,几只白色的蝴蝶在菜地上空往来翩跹,好一幅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像这样的菜地村里有70多块。”王军说,“村里老一辈人习惯了自己种菜自己施肥,又臭又招虫,和周边居民闹了不少矛盾。” 不能阻止村里老人种菜的生活习惯,也不能对周边居民的意见置之不顾,如何让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现代城市治理之间“融洽”起来,考验的是王军的基层治理智慧。 很快,王军请教了专家,引入了生态堆肥技术,以枯枝败叶、厨余垃圾等为原料科学配比,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使之成为肥力十足、没有臭味的生态肥料,既解决了村里老人种菜施肥的问题,又让昔日的烂菜地变成了受欢迎的小花园,很好地化解了矛盾。 正说着,不知不觉来到村里的一棵古榕树下,王军介绍道,大梅沙居民以客家人居多,客家人喜欢种榕树,代表包容兴旺、落地生根,大梅沙社区现在还有几棵百年古榕树,居民闲着没事时都喜欢在榕树下喝茶、闲聊。“‘榕’是什么?是融合,融洽。”治理要有温度,脚勤心到,有想法更要有办法,这就是王军的第一个心得。 为每一个居民提供“梅”好生活 一提起大梅沙,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白云沙滩,但其实它还隐匿着一座既文艺又接地气的古村落——大梅沙村。大梅沙村里的传统客家民居,极具年代感,干净整洁,加之租金相对廉价,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承租。 王军说,“像这种小巷子,很容易出现乱摆现象,特别是居民晒衣服,往往随手在柱子上牵一条绳,难看不说,还有潜在危险。”晾衣服是所有居民都有需要的诉求,何不由社区党委统一规划一个晾衣区呢? 说干就干,王军与社区党委班子成员一合计,在得到街道的支持后,很快,50多个大大小小的晾衣架“见缝插针”地架设在村子的角角落落,既方便居民晾晒衣物,视觉上又整洁统一。 盐田大梅沙村社区党委书记王军。 除了家门口的晾衣架,家家户户门前还装了一排挂钩,上面写着“清扫保洁用具存放处”,这也是社区党委的一片心意。为了动员居民共同创造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社区党委给每家每户派发了一套清扫保洁用具,这些挂钩就是用来方便居民保管保洁用具的。 难道居民连保管保洁用具都需要社区党委操心吗?意识到我们不解,王军主动敲开了居民的门,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居民的生活环境。 原来这些出租屋的面积很小,平均不到10平方米,有的出租屋里甚至没有卫浴,小小一套保洁用具对拥挤的出租屋而言也许就是碍事的“鸡肋”。 “动员大家搞卫生不能光动嘴,我们给他们送扫把、拖把,再给他们统一装挂钩,放在随处可见、随手能拿的地方。”王军说道。 每天一小步 迎接社区治理一大步 在社区,小事办好了就是大事,“我相信每天一小步,就会迎来社区治理的一大步,社区党建自有它的逻辑与方法论。”这是王军的又一个心得。 在王军看来,“‘党建引领’,就是要让老百姓时时刻刻能看到我们党委。”王军的同事也评价他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每天不是扎根在社区群众中,就是去往社区的路上。在王军的带领下,大梅沙社区断头路、菜场搬迁、城中村矛盾纠纷等一系列疑难杂事都迎刃而解,社区还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圳市文明社区”“深圳市学习型社区”等多项荣誉,社区新福康肉菜市场被评为深圳“十大样板市场。” 社区治理是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让社区治理切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王军把经验做法概括成——温度、精度、深度“三度工作法”,以此奏响社区“榕合”发展幸福乐章,让社区充满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居民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幸福感。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标题《80后社区书记用脚步丈量社区 走街串巷与居民打成一片 “三度工作法”奏响社区“榕合”乐章》)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李娴)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