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光而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全球产业链信任程度的不断降低,过去的经济分析框架不再完全适用于今天。 魏书光 市场不断放大对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的鹰派预期,推动美元指数重新涨回110关口上方,昨日刷新了20年以来新高,各主要货币对美元集体大幅贬值。在全球外汇市场巨大波动的同时,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也都风雨飘摇,这一次新兴市场风险何时到来,成为市场的一个紧箍咒问题。 历史上,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环境,则资本大幅流入全球市场,而一旦美联储结束扩张性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往往是新兴市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导致新一轮大规模的资本逆转。这一规律已被世人反复总结。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新兴市场面临新一轮资本逆转的冲击。但是,今天的历史一定会重演吗?这恐怕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这一次真的有点不一样。因为随着全球产业链信任程度的不断降低、不断被动摇,过去的经济分析框架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今天。 就在美元指数连续创20年以来新高,已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债务风险严峻,但从新兴市场整体状况来看,风险整体处于可控阶段,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已经较早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应对较为从容。而且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从中获益,货币贬值幅度明显较小。反而是,非美的发达货币汇率,普遍出现大幅贬值。欧元兑美元跌破平价,跌幅超20%;日元兑美元更是贬值近40%,远超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 更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强势美元周期往往会诱发美元化浪潮,然而与以往不同,伴随本轮强势美元周期出现的却是去美元化浪潮。何以至此?从根本上说,货币的本质就是一种债权,代表抵押品的欠条。如抵押品难以保障供给,货币本身也难以为继。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货币和商品两端的不匹配局面日益突出,美国意图重塑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而随着整个新兴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大幅上升,接近半壁江山,全球经济总量与货币占比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日趋严重。 这种不平衡局面,直接导致过去的经济分析框架不再完全适用,传统的商品美元还流机制出现变数,许多国家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清算协议,改用本币或美元以外的其他国际货币充当贸易结算货币。这一系列的新变化,都在提醒我们,不要刻舟求剑,不能用老眼光来分析新兴市场汇率。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
Powered by www.firstproduction.net 第一产经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9© 2013-2017 联系我们:939 674 669@qq.com